西红柿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当水果吃或者是做菜用都会十分受欢迎的。那么进入秋季,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对病害的发生十分有利。所以秋茬西红柿的病害管理也要排上日程了。现阶段,西红柿生产进入病害高发期,一旦把握不好,会带来减产,秋茬西红柿的病害管理必须要排上日程了。
近期,很多菜农反映自家棚内的西红柿茎叶不约而同出现了褐色的斑点,不像是常见的病害,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所以赶紧找专家来请教。经过专家分析,这就是典型的西红柿褐斑病的症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影响果实质量和价值。对于这个问题,希望农户们要引起重视。防治西红柿褐斑病可以每亩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稀释500倍液喷雾,带药移栽。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鑫科植保黄叶死苗120稀释300-500倍液,或鑫科植保菌乐邦稀释150倍液,每隔5~7天防治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下面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这个病害吧,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西红柿褐斑病又称西红柿芝麻斑病、黑枯病,原在我国江浙一带发病较为严重,近年来已扩展到黄河以南及长江流域等广大西红柿产区,造成大规模减产,除危害西红柿外,还对其他茄科植物及芝麻等都有影响。
西红柿褐斑病发病症状:
(1)叶部。开始呈水渍状小点,随后扩大成不规则斑点,深褐色至黑色,直径2-3mm,无轮纹,四周具有或无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后期可见发亮的菌脓。
(2)果实。幼嫩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3)花蕾。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
(4)茎部和叶柄。首先形成米粒状大小的水渍状斑点,病斑逐渐增多、扩大,由透明色到灰色,再到褐色,后形成黑褐色,形状由斑点到椭圆,后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形。
西红柿褐斑病病原:
菌丝无色,或黄褐色至褐色。分生孢子梗细长,丛生,淡褐色,梗基部数节略膨大。分生孢子长圆筒形或棍棒形,淡黄褐色,孢子有隔膜0-20个,大小56.9-134.9um×4.6-11.4um。
西红柿褐斑病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种子上、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病原可存活20年,并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发病。田间,病原菌通过雨水飞溅和农事操作传播。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因此,保护地西红柿往往容易发病。
西红柿褐斑病发病原因:
(1)气候因素。分生孢子器必须有水滴才能释放分生孢子,所以雨水在传播上起很大作用。当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田间开始发病。当温度25℃、相对湿度达到饱和时,病原在4小时内就可侵入寄主,潜育期8~10天。多雨,特别是雨后转晴易发病。
(2)栽培因素。当土壤缺肥时,植株生长势衰弱,抵御病害的能力减弱,在西红柿坐果期可随水冲施膨果冲施肥为植株补充微量元素,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西红柿对病害的抵抗力;西红柿不同品种抗病性差异也不同,野生品种类型抗病力较强,普通的栽培品种抗病力较差;高畦与平畦,高畦栽培植株根部不易积水,通气性也很好,温度低,减少发病的机会,而平畦恰好相反,土壤积水,氧气缺乏,发病较重。
(3)病源因素。初侵染源一般为带有病株残体的土壤和肥料、带菌的种子、带菌的多年生杂草,如酸浆、曼陀罗属及茄属等作物。老病区的病残体对第二年的发病起关键作用。
西红柿褐斑病防治方案:
(1)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晾晒1~2天之后,用50℃温水浸种30分钟,并不断搅拌热水;随后取出晾干催芽播种。
(2)清洁田园:西红柿采收后,要田间病株残余物和田边杂草,集中销毁,深翻土地,施用腐熟的有机肥。
(3)实行轮作:发生严重地块,可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4年以上的轮作。
(4)加强田间管理:经常检查,田间发现病株,要及时打掉下部病叶、老叶等发病器官,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再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鑫科植保土黄金配合为土壤杀菌,提高土壤活性;合理使用肥料,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搭架后避免遮光蔽荫;采用高畦栽培,清沟沥水,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喷灌和漫灌。降低湿度。
(5)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是迅速,有效的防治方法,可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每亩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稀释500倍液喷雾,带药移栽。发病初期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鑫科植保黄叶死苗120稀释300-500倍液,或鑫科植保菌乐邦稀释150倍液,每隔5~7天防治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不仅可以种子、土壤、灌根,并且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促进植物生长。、低毒、无公害,能抑制病原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
除此之外,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或哈漫迪黄叶死苗120还对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疫病、干腐病、黑星病、菌核软腐病等等病害,都有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