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植,根腐病防治很关键,具体如何操作呢?
作为具有两千多年药用历史的黄芪具有、保肝、降压等诸多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人们越来越注意身体的调理,黄芪遭到了长期的大量挖采,尤其是野生的黄芪数量急剧减少,为此国家认定黄芪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市场的需求导致人们越来越多的种植黄芪,近年来,由于大田种植黄芪不合理的轮作和连作,导致黄芪根腐病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地块发病率在30%左右,重者达8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黄芪的产量和品质。
小编在这边向大家推荐鑫科植保中药材根腐灵来防治黄芪等药材的根腐烂根情况,经过多年各地种植户们的反馈,效果十分明显。
黄芪为长日照植物,多生长在海拔800~1300米的山区、半山区的干旱向阳草地上或向阳林缘树丛间。在南方栽培黄芪多选择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若海拔过低,气温高,植株生长不良,寿命短。黄芪为深根性植物,适宜土层深厚、透气透水性好、地下水位低、含水量少的砂壤土。忌重茬,不能与马铃薯、菊花、白术等作物连作。
黄芪根腐病的发病症状
植株地上部分表现为长势衰弱,植株瘦小,叶色较淡至灰绿色。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脱落。地下部分根茎部表皮粗糙,微微发褐,有大量横向细纹,后产生大的纵向裂纹及龟裂纹。横切根茎部,韧皮部有许多空隙,并有紫色小点,呈褐色腐朽,表皮易脱落。木质部的心髓部分初生淡黄色圆形环纹,扩大后变成粗环纹,后变为淡紫褐色至淡黄褐色,向下蔓延至根下部的髓部。植株地上特征是非特异的,与地下害虫的伤害有些相似,诊断需看根茎部。
黄芪根腐病的病原
作为一种相对常见的土传疾病,黄芪根腐病主要是由存在于土壤当中的病原菌与病原线虫通过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疾病。而病原线虫的出现原因主要是由矮化线虫和根腐线虫进行作用产生的。腐皮镰孢菌和尖镰孢菌二者是黄芪根腐病的重要致病原因。
黄芪根腐病的发病规律
黄芪根腐病的病株一般在6月初出现,7~8月为其发病的高峰期。发病规律主要为以下几点:一是在容易积水的地势低洼区域发病重,而在可以良好排水的区域发病轻;二是在黏土、盐碱土和砂壤土中种植会造成烂根现象出现,发病重,而在质地均匀、土层深厚、含有大量腐殖的土壤中发病轻;三是对黄芪种植过程中进行粗放管理的发病重,进行精细管理的发病轻;四是出现重茬、迎茬的区域发病重,而新开垦的土地发病轻甚至不发病;五是草害严重的区域发病重,没有草害的区域发病轻;六是灌水适中无积水的发病轻;七是种植密度会影响根腐病的发病;八是多雨年份发病较重,九是种子的成熟度好、饱满的发病率轻。黄芪根腐病的发病规律众多,需要进行不断的发现并进行总结。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黄芪种植比较适宜的地块条件为地势较高、土质较好、排水畅通。避免重茬,可与玉米、马铃薯和蔬菜等作物轮作。选用籽粒饱满、没有病害、完好无缺的种子作为育苗对象,尽量使用上年采收的种子,以便提高出苗率。在黄芪生长管理期间,发现早期发生病菌的植株要及时拔除并销毁,并使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为土壤杀菌,避免病株留下的病菌感染未染病的作物。
2、肥水管理
黄芪是耐旱耐寒作物,但是过于干旱会导致该作物减产,如果有条件要及时灌溉,降雨时地块中形成的积水应及时排出。在黄芪植株叶面上喷洒钾、锌、铜、钼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有助于黄芪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茎叶的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灌根处理
黄芪根腐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8月,发病时可使用鑫科植保中药材根腐灵兑水300斤搅匀进行根灌,也可兑水喷施,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连续喷洒二三次,从而达到防治黄芪根腐病的目的。
鑫科植保中药材根腐灵,采用进口原药制剂,、害、污染和残留,快,留效久,符合国家开发与推广绿色农药、农肥方向,为人类能享用、绿色、高品质食品提供保障。
1、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繁殖能力,提高地温,提高保肥供肥能力。
2、生根壮根:富含可溶性有机蛋白及生根、壮根因子,改善中药材根部生长环境,促进药材毛细根生长,促使根系发育生长,提高养分吸收率。
3、抗逆性强:抗重茬、减少药材土传病害的发病率,抑制根结线虫的发病率和蔓延。促进表皮细胞壁加厚,抗寒、抗旱、抗高温、抗早衰。
此外,同为药材,人参、重楼、贝母、三七等,也会因多年重茬、土壤黏重、板结、不透气、有机质含量低、雨水大易沤根,发生土传病害,且发病迅速,用药控制困难,损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