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发生环腐病猝不及防,选好药剂,保证马铃薯优产!
马铃薯是茄科茄属植物,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不仅可以作为鲜食蔬菜,还可以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料及饲料,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耐储藏、用途广、营养丰富等特点,其产业发展前景远远大于水稻、玉米、小麦等其它谷物,经济效益、营养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可观。
近年来,在马铃薯经济发展良好的带动下,马铃薯生产在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上有了大幅度提高,各种病害随之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马铃薯环腐病又叫马铃薯轮腐病,一般造成减产10%~20%,个别严重地块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令我们广大农民朋友们头疼。有经验的薯农们会选择鑫科植保马铃薯青枯根腐灵来防治环腐病,经过多地多年的实验,效果反馈明显。且由于该药剂为生物菌剂,对作物和土壤无公害,可连续使用。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一讲有关马铃薯环腐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马铃薯环腐病的症状表现、病发规律、发病条件以及相关防治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马铃薯环腐病的症状危害
马铃薯环腐病是一种侵染输导组织的病害,发病的典型症状为马铃薯地上部分萎蔫,块茎维管束呈环形腐烂。
1、对马铃薯茎上部的危害:
苗期发病的马铃薯植株会停留在原来的生长阶段,不会继续生长。能够看出植株矮小细弱、叶片变小变皱、茎部的分枝减小变细,病斑颜色为褐色,叶子边缘好像烧焦状向上卷曲。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小苗黄化、枯萎死亡。
成株期发病,叶片同样也是变小,叶片向上卷曲,颜色变为褪绿色。随着病害的严重,叶片颜色变为浅褐色、灰绿色,当碰到中午的高温天气时,植株出现萎蔫症状,在早晚比较凉爽的时候,有可以恢复正常。在发病中后期,病害变得更为严重时,叶片会枯死、茎部柔软无力、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横着掰开用手挤压,会流出乳白色浓稠的菌脓。越早发病的植株受害会更严重,而比较晚发病的植株通常危害就比较小。
2、对马铃薯茎块的危害:
在田间收获马铃薯时,一般比较不容易很快的区分去病薯和健薯,病薯在此时病症不明晰,只是块头会比健薯来的小一些,外皮的颜色暗一些。但是等到收获到窖藏以后,环腐病在薯块上的病害就很容易被辨别出来。受到病害的薯块表皮变得粗糙,在芽洞上可以看到红色的小点粒,薯块的尾部变为红褐色。重要的是把薯块切开来看,轻则里面已经变成淡黄色,病害靠近表皮环绕一圈,重时颜色变为褐色病害向中间部位发展。用水挤压茎块会有乳黄色的菌脓流出来,放的越久发病程度越严重,马铃薯失去使用价值,严重的马铃薯还可能整棵腐烂。
二、马铃薯环腐病侵染流行特点
环腐病的病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短,土壤不是主要的传染源,所以此病的重要的传染来源为带病种薯。传染的时期主要为播种时和收获时。播种时,有研究表明,在种薯带菌率是1%时,通过切刀传播,就能使田间发病率达到20%以上(切一个带病薯块能传染多达28个健康种薯);而收获期,带菌块茎和健康块茎只要接触,便会被感染。在种薯分级、种薯运输和窖储的过程中造成很多传染机会,并且盛放种薯用的筐、袋等容器也是感病的重要桥梁。
影响环腐病流行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一般温暖干燥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展。病害发展适土壤温度为19-23℃,超过31℃病害发展受到抑制,低于16℃症状出现推迟;在20℃左右的温度条件下贮藏比低温1-3℃贮藏发病率高得多。
另外,播种早、收获晚则生育期长,病害重;反之生育期短病害轻。
三、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措施
1、首要步骤是选择抗病品种。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波友一号、二号、铁筒、同薯等品种抗病能力都比较好,各地种植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此外,种植地也要选择未发过病的地块。
2、播种的时候要选择小而完整的种薯。重量约50-75g,结实的种薯播种,出苗率高,生长整齐,防病抗旱的能力比较高。如果是大量留种,可以考虑采用晚播、夏播的方式,或者是芽播和顶芽播种。
3、选择排水性能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块进行种植,同时在雨天前后要加强对垄沟的排查,确保水不要长时间的积在田间,可以在植株附近铺上稻草、秸秆、生石灰。在常年雨水充沛的地区,在精细整地时可适当扩宽垄沟、加高垄面。为了加强植株的抗病害能力,在肥料上要有充足的供应。同时要加强对地下虫害的防治,以免植株损伤。
4、切片清洗。用鑫科植保烂根死苗120在种薯上喷雾,起到好的效果。
5、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鑫科植保马铃薯青枯根腐灵进行防治,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兑水300斤灌根使用。鑫科植保马铃薯青枯根腐灵对马铃薯的青枯病、根腐病、疮痂病等土传病害均有显着的防治效果,效果快,无公害。